从一个不知名的技术员白手起家成长为一家估值3800亿企业的董事长,这条路有多难?360董事长周鸿祎在回顾我们的创业的道路时,曾无限感慨:在创业之初,我也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,后来才了解我讲了太多大而空的定义。
我目前敢于和青年做推荐,并非由于我成功了,而是我也曾跌倒、失败过!下面就推荐给大伙,周鸿祎对于商业计划书的一些玩法,看看他是怎么样从对商业计划书一窍不通 ,到次次成功筹资数千万美金的。
第一,要简洁:用几句话了解说明你发现现在市场中存在一个什么空白点,或者存在一个那些问题,与这个问题有多紧急。
第二,能力展示:你有哪些样的解决方法,或者哪种商品,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
你的策略或者商品是什么,提供了什么样的功能?第三,你的优势:为何这件事情你能做,而其他人不可以做?不然怎么样这件事大家都能干,为何要投资给你?你有哪些特别的核心竞争优势?有哪些独一无二的地方?第四,商业价值:想不了解怎么样赚钱没关系,投资人比你有经验,告诉他你的商品多有价值就好。
可以老老实实地说,我不了解这个如何赚钱,但中国一亿用户会用,假如有一亿人用我感觉一定有它的价值。
第五,突出闪光点:只须有一点比他们亮就好。
刚出来的商品一定有不少问题,说明你的优点在哪儿。
周鸿祎是在不断试错中探索经验走向成功,而生活在信息化年代下的创业人士,好像更为幸运,可以通过窥探其他人的成功,修正我们的不足,降低试错本钱和代价。
事实上,要写出一份完美的商业计划书,最有经验的不是投资人,更不是那些所谓的BP专家,而是那些获得过多次筹资的连续创业人士。
擅长总结错误后改正的连续创业人士才能在失败后迈向成功,是沙粒中的金子。